整体式冷库冷源之“冷库四化”

慧聪冷冻冷藏网 2023-10-19 15:11 来源:三花

其实温差也好,数据也好,我们讲的这些都是要归功于之前的经验,但完全经验化的东西,已经慢慢地支持不了我们现代化冷库建设和冷库使用的要求了。所以我们介绍一个基于冷库制冷系统数据化背景下的这么一个项目:整体式冷库冷源

整体式冷库冷源之“冷库四化”

整体式冷库冷源之“冷库四化”

冷库大小划分标准

首先最新国标上给冷库大中小进行了划分。很多人常常自称是做小冷库的,虽然说是做小冷库的,其实冷库也不小,5000m³以下的都叫小型冷库。冷库的范围在标准上给了清晰的划分:5000m³以下的都叫小型冷库;5000m³~20000m³的算作中型冷库;20000m³以上的算作大型冷库,这是在冷库容积上进行的一个划分。在新的标准上面,同时它对制冷系统也做了个划分:系统理论排气量500m³/h以下的算小型系统,500m³/h~5000m³/h的算中型系统,5000m³/h以上的算大型系统。在标准上把大中小都划分完之后,我们再谈论技术就有前置条件了;任何的数据都基于前置条件,没有前置条件就没办法谈数据了。

中小冷库是一个工程还是一个产品?

现在我们的冷库行业,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慢慢消失,用工难、用工贵以后,对我们冷库行业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挑战:没有人,特别是下工地去安装的人是越来越少。我们冷库行业发展得慢跟我们的人才有很大关系。现在中国的老百姓消费,都有一个品牌化意识,我们想买好一点的。举个例子:说到多联机空调,我们可以买海信日立,买格力,买大金,买美的;说到商用的冰柜,我们可以买海尔,买星星,买澳柯玛;我们之所以买品牌的东西,因为东西买回来绝对不会太差。可是我们现在的冷库业主,想买个冷库,买谁的?没有品牌化,只能找工程商,找到工程商以后,工程商以一个工程的形式来解决一个冷库的产品。

大型冷库肯定是一个工程,因为它有定制化的要求。那么中小型冷库,特别是5000m³以下的小型冷库,基于现在用工难、用工贵的社会背景下,它是一个工程还是一个产品?这是给我们现在冷库供应商提出来的一个比较尖锐的课题。往往在跟业主谈冷库的时候,基本都是一个无实物营销的状况,因为你无法搬一个冷库去谈。这时只能将它作为一个工程化的冷库,完全是靠当面的描述。这会导致后期冷库做完以后,可能业主的理想和我们所做出来的实际的产品有差距。这个时候,就会出现验收难,使用不满意等种种问题造成我们收款难、结款难的现状。

整体式冷库冷源之“冷库四化”

冷库行业 vs空调行业

事实上,我们制冷行业有可以参照的比较好的产品系列:空调,可是为什么我们冷库行业的发展水平远远低于空调行业?我们要知道空调行业的优势,其实就一点:有人才。中国学制冷专业的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生,每年有几千位,他们都去了哪里了呢?可以说90%去到了空调行业。另外10%就即便到我们冷冻冷藏行业来了,也去了大型的工业制冷企业了。真正落到我们冷库工程行业,或者中小型冷库设备制造业的几乎为零了。

行业没有人才,意味着肯定没有技术。空调行业基于有人才,有技术,企业规模大,产品标准化强,所以发展的特别好。冷库行业的劣势就在于缺人才,缺人才的同时一定是缺技术的;企业规模小,非标化小批量生产,导致产品性能不好。这就是两个行业,为什么我们冷库行业发展缓慢,设备稳定性差,技术落后的原因。

冷库技术联盟的使命

有这么大的一个短板,那我们怎么去改变?

为了改变目前中小型冷库缺人才、少技术、没有品牌,粗制滥造现象严重的现状。从2021年起三花联合工蜂联盟和一些国内优秀的冷库部件制造商成立了冷库技术联盟,就是要推动中国冷库制冷系统数据化。这也就要求我们各个部件的选型、设计、匹配都要基于数据。实际上欧美先进品牌,每个部件都有数据,且数据非常齐全。可是我们国内的品牌,绝大部分叫有产品无数据,一直这样肯定不行,需要有人去推动这个事情, 所以技术联盟其实就做这三件事。

1、推动中国冷库制冷系统数据化;

2、改变中国冷库设备行业“有产品,无数据”的现状;

3、提高冷库制冷系统能效比,降低冷库制冷系统故障率

怎么样去定义未来的冷库呢?我们总结起来就是“冷库四化”

首先第一点,制冷系统数据化。整个系统设计完之后,运行的系统制冷量,不是压缩机的制冷量, 根据技术不同,整个系统配置设计不同,它所得到的系统制冷量是不一样的。举例一个5hp的压缩机,如果有技术在里面的,你就会得到一个高的制冷量,没有技术同样5hp你会得到一个低的制冷量,这就是制冷系统数据化。

第二我们为了应对现在用工难、用工贵的现状,尽可能减少冷库工程现场的施工成本。我们称之为冷库工程工厂化,争取80-90%的工作都在工厂内完成。那冷库工程商只需到现场进行一个简单的组装调试服务就行了,提高了用工效率,降低用工成本。

第三点是在技术上体现的,给我们整体式冷库提出一个目标:冷媒充注低量化。这看似简单的课题,其实并不简单,如果制冷系统的效率是低的,蒸发器、冷凝器、管道设计不合理的,那么制冷剂充注一定是多的。国外有些社区物流冷库,3000吨的冷库,氨使用量可以低至100公斤。所以说并不是氨制冷的危险,而是我们的氨制冷剂充注量过大了。从冷媒充注这一块就完全可以体现一个制冷系统的技术好坏。

第四就是网络化。我们现在的人工成本,交通成本都非常高,如果有问题天天跑工地,这个成本我们是受不了的。所以需要网络化,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控工地上的运行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降低维修成本。

通过推动这“冷库四化“,基本能解决我们目前冷库制冷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的问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